开云(中国电子)官方网站

知名“地产二代”、实地集团创始人张量被禁止出境—开云电子-官方平台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知名“地产二代”、实地集团创始人张量被禁止出境

2025-08-12 11:34: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日,有消息称,富力地产联合创始人之一张力的儿子、实地地产实控人张量,因卷入一宗贷款纠纷而被禁止出境。

  据悉,杭州一家法院此前对张量下达了出境禁令,原因是张量未能履行实地地产的借款担保责任,而他是实地地产的控股股东。

  这笔贷款纠纷可追溯至2022年。当时,债权人中建投信托就一笔11.6亿元的借款,对实地地产及其几家子公司,以及张量提起诉讼。

  天眼查数据显示,经中建投信托申请,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的多个被告采取执行措施,执行标的为1.76亿元。

  2023年6月3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终结,并于当年9月14日公告送达(2023)浙民终646号民事裁定书。

  实地地产近年来深陷困境。企查查APP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实地地产涉及司法案件685起;现存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75条,涉案总金额约1.94亿元;被执行人信息43条,总金额25.06亿元;限制高消费315条,涉案总金额20.42亿元。

  此外,涉及终本案件219起,执行标的总金额约13.15亿元,未履行总金额13.14亿元。在2023年10月,实地地产还被广州富的泰机电贸易有限公司上诉申请破产重整。

  此前,张力曾被控贿赂旧金山前公共工程局局长MohammedNuru,以加快其在当地一个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2023年7月,张力承认存在行贿的不当行为并支付5万美元罚款,随后被放回国。

  如今,其子张量又因贷款纠纷被限制出境,这无疑让张力家族在地产领域面临更多挑战。

知名“地产二代”、实地集团创始人张量被禁止出境(图1)

  张量与万达公子王思聪、潘石屹公子潘瑞、商业巨富之子王烁曾被合称“新京城四少”。

  张量,1981年出生,一方面,他是富力地产董事长张力之子,富力地产在房地产行业声名赫赫;另一方面,他是实地地产实控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商业探索之路。

  张量的商业版图极为广泛,涉足多个领域。2003年,张量创立恒量建设集团,展现出了在工程领域的创业雄心。

  根据招股书披露,实地地产成立之初,由张量及其母亲廖冬芬分别持股80%及20%,后经一系列变动,现由张量100%持股,他同时也是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除了实地地产,张量还创立了黑洞投资。黑洞投资的资金全部来自于张量本人,这家成立后迅速在投资领域布局,已投出众多项目,投资领域涵盖智能家居、房产金融、社区配套等,还涉足互联网、新科技等领域。

  在矿业方面,2012年3月23日,张力旗下的“力量矿业”在香港上市。上市前,张力拥有力量矿业70.8%的股权,上市完成后,他将把控股权转让给了年仅30岁的张量,张量成为力量矿业实际控制人。

  张量还在其他领域有所尝试,创立过电梯媒体飞沙,虽最终被分众传媒收购,但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创立网上3D售楼咨询平台狙房网,以及创办饮食集团和房地产综合服务商普及中国,为地产行业提供营销策划、资源整合、品牌塑造等服务。

知名“地产二代”、实地集团创始人张量被禁止出境(图2)

  实地集团于2006年在广州正式成立,创始人张量作为富力集团联席董事长张力之子,虽有着深厚的地产背景,但他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打造独特的实地品牌。

  创业初期,实地地产主要承接富力地产的部分工程业务,在积累经验与资金的同时,也在探索自身发展方向。

  2015年成为实地地产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张量提出拓展非富力业务并打造自有品牌的战略,恒量建设正式更名为实地建设集团。

  同年9月,实地地产以17.08亿元拿下广州长岭居板块4宗住宅地,开发“实地常春藤”项目,该项目凭借创新的产品理念与营销策略一鸣惊人,助力实地地产在2016年销售额从十几亿暴增至百亿。

  此后,实地地产开启全国扩张之路,布局六大成长力城市群,在多座城市打造多个项目。

  2018年,实地集团提出构建SLS智慧人居系统,这一前瞻性战略设想,将智能产品、数据分析、生活配套相结合,成为行业内智慧人居的探索先锋。

  2019年,全场景智慧社区在实地・永川蔷薇国际项目落地,通过Delight智能物流机器人与Bingo家用健康服务机器人等设备,打通室内家居与户外社区场景,为业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智能生活体验。

  同年,实地集团还在广州・常春藤举办hachiauto无人驾驶通勤车开放体验活动,解决大中型智慧社区“最后一公里”出行痛点。

  开云电子官网首页 开云网址

  这些创新举措为实地地产赢得诸多荣誉,蝉联“201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获得人民网年度实力品牌企业奖、新浪2019科技风云榜年度智慧科技创新典范奖等。

知名“地产二代”、实地集团创始人张量被禁止出境(图3)

  转折发生在2020年,实地集团赴港招股书失效,IPO闯关失败。这一挫折给实地地产带来沉重打击,此前为冲刺上市签约的大量商票融资,瞬间变成巨大债务压力。

  从2021年5月起,实地地产被频繁曝出商票逾期拒付问题。5月7日,官方公告称涉及未兑付商票5700万元,因涉嫌被中间人诈骗,只承兑70%款项,引发供应商和持票人强烈不满。此后虽称已100%承兑,但5月底再次被曝商票逾期。

  7月25日,数百供应商和持票人聚集在广州实地总部维权,现场与保安发生激烈冲突,场面失控。此次事件将实地地产的债务危机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究其衰落原因,首先是过度扩张导致债务高企。2015年开启全国扩张后,实地地产的销售额在2017年突破两百亿后开始下滑,2017-2019年销售额分别为201.1亿、158亿、119.6亿,行业排名也从89名下滑至153名。

  与之相伴的是债务规模不断攀升,2017-2019年未偿付借款余额分别为119.83亿元、117.71亿元、126.56亿元,净负债率分别达3809%、533%和22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借款成本也逐年升高,2017-2019年分别达12.8亿、17.08亿、21.73亿元,财务成本压力致使2019年净利率跌至10%以下。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实地地产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接近43亿元,而2019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0.4亿元,无法覆盖到期负债。

  其次,过度依赖上市融资。为冲刺上市,实地地产在上市前进行大量商票融资,将公司发展希望过度寄托于上市成功。一旦上市失败,资金链断裂风险瞬间增大,大量债务集中到期,公司资金流动性陷入绝境。

  再者,行业环境变化也是重要因素。202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融资环境恶化,“三条红线”政策出台,对房企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提出严格要求。实地地产三条红线全踩,在融资受限的情况下,资金回笼困难,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

  为缓解实地地产的困境,张力旗下以煤炭产品开采、销售为主业的力量发展多次向实地地产伸出援手,如在2024年11月4日,力量发展旗下子公司以7000万元收购实地地产旗下珠海实地持有的茂名晟大及茂名晟城各自的100%股权。

  但即便如此,实地地产仍深陷债务纠纷,张量此次被禁止出境也反映出其面临的严峻财务状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