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回归与升维:魅族的全生态野望
7月31日,魅族科技在微博官宣将在2025 ChinaJoy集中展示历代经典机型,从早期M8到近年的魅族22系列。
这不仅是一次别具一格的过往手机型号回顾,更是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史的重要注脚。
这当中除了M8系列,其余的机型均搭载了魅族自研的Flyme系统,这也是魅族从手机向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领域进发的重要技术底座。
Flyme从早期的云服务同步到如今的Flyme XR、Flyme Auto多场景融合,核心逻辑始终围绕跨场景无缝体验。正是这种技术基因的延续性,让魅族在智能生态竞争中拥有了独特的协同优势。
用回归和升维两大关键词形容魅族的新品,或许再合适不过。魅族22系列手机重回小屏时代,为用户带来颜值、手感等高性能体验;结合吉利人车家生态,Flyme Auto 2在一代的基础上还将强化AI底座,优化用户体验。
可以预见,ChinaJoy上的历代机型矩阵,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魅族以Flyme 为纽带,向全场景生态进发的新开始。
近期,魅族的微信公众号从“星纪魅族科技”更名为“魅族科技”,这也是自2024年8月“魅族科技”更名为“星纪魅族科技”后的一次回溯调整,在市场间引发了关注。
事实上,魅族的公司主体并未发生变化,管理层也都是魅族的元老人物——黄质潘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魅族,对于智能硬件等各业务线都有着深厚的理解。
不仅如此,作为前Flyme核心开发的陈家沂等多名资深工程师亦重回魅族,计划全力重塑Flyme的体验。这些核心员工的回归,彰显出对魅族发展前景的强烈信心与期待。
随着新管理层的到位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回归,聚焦魅族和Flyme品牌、回归产品本质正成为魅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主线。
魅族22系列正是魅族即将上市的新款智能手机,在Chinajoy 2025上,魅族官宣魅族22将于8月正式发布,并在8月1号同步开启预约。
亮点之一就是魅族22手机采用6.3英寸黄金尺寸设计,相比于魅族21系列6.55英寸的屏幕来说小了一圈,宽度则做到了71mm,用户可以实现顺滑的单手操控。
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屏幕尺寸保持着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手机屏幕更是普遍突破6.7英寸。虽然这带给用户的视觉体验更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的便捷性、手感等各类问题都让大屏幕手机备受诟病。
更为轻便的小屏幕手机在2025年悄悄迎来了自己的“复兴”。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5成的消费者重点关注过小屏手机。
一方面,今年以来不少主流手机品牌均推出了自己的小屏手机,市场的供给有所增多,竞争较为激烈。
对此,魅族22也做了一些差异化特色。例如优化白色边框的厚度,挑战的是1.2mm全球最窄物理四等边,这是用更复杂自研LIPO工艺,以更高的成本为代价实现的成果。
另一方面,小屏手机的问题在于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实现性能的最优配置,这考验着厂家的技术水平。
虽然魅族22尺寸有所缩小,但性能并未缩水。例如魅族手机一直以来的影像短板有了重大突破。
今年5月,魅族在新品发布会上便透露,将通过不计成本的影像投入,从魅族22系列开始扭转口碑。
上次魅族发布会还曾公开表示从各大影像团队挖了很多人才,成立了专门的“影像专家团”解决魅族手机的影像短板。
据行业人士爆料,魅族22首次加入潜望长焦,可以满足用户对各种拍摄场景的需求。
从小屏幕、极窄边框、搭载潜望长焦镜头的影像功能优化等亮点都可以看到,魅族22在颜值、手感和内部结构三者之间也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
此次2025 ChinaJoy活动中设置了魅族22 手感首秀环节,观众可以在魅族的展台中上手魅族「22·手感盲盒」,通过指尖与掌心的接触感知71mm超窄机身与6.3英寸的精密平衡,提前体验魅族22的手感设计。
对于是否会推出魅族22 Pro机型的问题,黄质潘则表示:“目前22就是Pro,后面会发一个超薄22 Air大屏版本。”
除了智能手机,魅族在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汽车均有所布局,串联起这几大领域的共同基座正是Flyme。
作为智能手机操作及云服务系统,Flyme是魅族能够实现众多终端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石。
随着2022年吉利入主魅族后,Flyme便开始从智能手机向汽车领域延伸。
2023年,魅族在市场中创新性地提出“手机域”概念,即实现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连接、生态共享、能力共享。例如用户可在车机上流畅使用手机应用,体验视频通话在设备间无感切换等多场景的联动,真正实现跨设备体验的无缝衔接。
智能座舱系统Flyme Auto正是魅族的智能手机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
目前Flyme Auto支持无缝接力、手机与汽车共享硬件能力、小窗展示、跨端可见即可说等功能,吸引了众多车企品牌的加入。
Flyme Auto当前接入吉利银河A7等多个品牌的26款车型,是搭载数量最多、覆盖车型最广的智能座舱系统,今年6月合作车型总销量更是突破127万辆。
这也离不开Flyme Auto的开放性设计,目前其支持魅族、华为、苹果、小米等多品牌手机的接入,可以为用户真正提供无界互联体验。
据了解,今年8月,Flyme Auto将升级至Flyme Auto 2,进一步强化AI底座,有望在智驾体验、生态扩展、手车互联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用户带来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
不仅如此,据了解,魅族前管理层沈子瑜重回魅族后,会持续加大对Flyme Auto的倾斜力度。黄质潘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持续提升Flyme Auto产品力。
这都意味着,Flyme Auto的未来远不止于打通手机与汽车的壁垒,而是以“无界生态”为支点,撬动一场涵盖人、车、家等全场景的智能出行革命。
作为与手机、汽车并重的另一大品类,AR智能眼镜则是魅族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核心拼图之一。
事实上,魅族在该领域的布局早于行业多数玩家——自2021年便启动技术预研,目前已形成两代、多个系列的产品矩阵,技术方案成熟度、用户体验完整性及产品销量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以2025年新发布的魅族StarV Air2为例,这款智能眼镜具备较强的通线国语言互译,直击跨国会议下的翻译痛点,其AI导航功能则覆盖通勤、自驾游等多场景,提升出行效率。
在Flyme系统的支持下,手机、汽车、智能眼镜均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例如购买Flyme Auto车型的用户,可同步接入魅族StarV系列智能眼镜、魅族AI手机等设备,形成驾驶-家居-办公无缝衔接场景。
魅族推出的全球首个AR眼镜线下支付功能,便率先搭载于魅族StarV Air2,推动AR设备向更多生活场景的延伸。
从Flyme Auto的生态扩张到魅族StarV系列AR眼镜的技术突破,魅族所追求的已不止是硬件产品的叠加,而是重新定义智能设备的连接生态。
这种以“无界交互”为核心的布局,不仅打破了单一设备的功能边界,更通过底层技术共享与跨场景协同,构建起覆盖出行、办公、生活的智能网络。
从Flyme系统多年来的迭代进化,到Flyme Auto重构人车交互逻辑,再到魅族StarV系列AR眼镜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魅族的每一步创新都紧扣用户真实需求。
凭借全场景生态的前瞻性构建、软硬件深度耦合的核心能力,以及跨产业资源的高效整合,魅族正从消费电子与智能出行的交汇点中加速突围。
随着技术迭代与合作版图扩大,魅族的增长飞轮已清晰显现,即从单一的硬件销售逐渐转向了软硬件结合、全生态覆盖的多元驱动模式。
在AI的浪潮中,早已构建行业先发优势的魅族能否在智能终端的新竞争格局中将技术势能稳步转化为业绩动能,正受到热切期待。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北京楼市的传奇结束了,北京待售二手房从140839套减少到140315套
李在明拒绝出席中国阅兵,王毅挂断电线年代,台湾方面才公开毛人凤的死亡内幕:医生都被吓跑了
亮证件“逼迫”他人让路,与民警连夜上门“做工作”!广西“奔驰女”事件引广泛关注,当地这样回应
CBA最新续约汇总:浙江三将留队,广东仅续约1人,北京操作引发球迷质疑
每一口都可能致糖尿病!最新研究:“含糖、无糖”都有害,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
英特尔 Nova Lake 开始支持 Linux - 首批“Family 18” CPU
Apple Watch Series 1 现已被列入过时和淘汰产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