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7年赔光2个亿“中年返贫”的邹市明终究还是向生活低头了
2023年末,44岁的邹市明突然宣布重新站上拳台,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感到震惊:他是不是太冲动了?
要知道,邹市明的左眼视力仅剩0.1,站在5米开外,连最大的视力表都看不清,更别说在拳台上应对对手的进攻了。
当对手挥出一记直拳时,他可能连躲避的时间都不够。然而就是在这种近乎“半盲”的状态下,他依然决定重返赛场,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于是今年1月,网络上掀起了关于“邹市明中年陷入经济困境”的热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拳王可能真的缺钱了。
七年前,邹市明还是备受瞩目的奥运冠军、世界拳王,身家过亿,在北京、上海和美国都拥有房产。七年过去,这些房产已被悉数出售,还背负了巨额债务。
邹市明原本是贵州山区的贫困少年,14岁开始习拳,19岁入选国家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中国拳击历史上首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次夺冠。转入职业拳坛后,他又斩获WBO蝇量级世界冠军金腰带。
那年7月,邹市明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进行金腰带卫冕战,对手是日本选手木村翔。
比赛进行到第十一回合,邹市明头部连续被五记重拳击中,裁判宣布木村翔以技术击倒(TKO)获胜。
输掉比赛的邹市明抢过麦克风,声音哽咽地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希望大家能多关注年轻的中国拳手。
这次失利对邹市明打击极大。一个习惯了胜利的人,突然遭遇惨败,整个人都陷入了迷茫。
夫妻俩说干就干,在上海黄浦江边租下了一块场地,面积达180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每月租金就超过百万,还不包括装修、设备和人力成本。
冉莹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清华大学攻读了MBA,理论上应该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但她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将拳馆选址在了寸土寸金的黄浦江畔。
有钱人更倾向于让孩子学习马术、高尔夫等运动,谁愿意看着自家孩子被打?就连邹市明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并不学习拳击。
不过拳馆开业初期,靠着邹市明的名气,确实吸引了不少人。但高昂的会员费很快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富裕人群又不屑一顾,生意逐渐变得冷清。
出门带着两个保镖,每人手里一个公文包;开会时不断打断员工汇报;看到健身器材没归位,立刻掏出手机拍照发到工作群。
后来上海市拳击协会在他的拳馆开会,当天才开始准备台签,桌上没有一瓶水,话筒甚至没电。这哪像是正规公司的样子?
结果就是拳馆经营七年,仅有一个月实现盈利。每个月光是员工工资就高达几十万,再加上房租、水电等开支,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
为了填补这个窟窿,邹市明夫妇开始出售房产。先卖掉美国的房子,不够;再卖掉贵州的房子,仍不够;上海的房产也卖了,依旧不够。最终连北京的房子也没能保住。
冉莹颖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售卖包包和首饰,曾经象征成功的奢侈品,如今成了偿还债务的工具。
有人估算,邹市明这七年间至少亏损了2亿元。邹市明本人不敢细算,只表示“可能还不止”。
创业失败后,网络上一片批评之声。有人指责冉莹颖浪费金钱,也有人批评邹市明缺乏判断力。
但邹市明并没有责怪妻子,他表示创业是两人共同的决定,失败也应共同承担。而冉莹颖在直播中情绪崩溃,表示都怪自己想法太多。
一个是体育出身,一个是新闻背景,两个门外汉去创业,成功的机会本就不大。更何况他们选择的是拳击这样小众的项目。
在中国,拳击从来都不是主流运动。家长宁愿花钱让孩子学钢琴、画画,也不会送孩子去挨打。这是文化决定的,不是靠一两个名人就能改变的。
邹市明最大的问题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以为凭借奥运冠军的身份,就能让拳馆生意兴隆。但名气终究只是名气,生意的成功需要的是实际运营能力。
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是否该回归老本行?但正如开头提到的,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了。
2014年,他在训练中被陪练一拳击中太阳穴,导致视网膜穿孔。医生建议推迟比赛,但他坚持参赛。
2017年输给木村翔那场比赛中,他的左眼旧伤复发,看东西出现重影。比赛结束后不久,他在机场撞上了柱子,因为根本看不清。
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双侧眼眶多处骨折,轻度白内障,玻璃体浑浊。医生表示,完全恢复几乎不可能。
有人认为他是为了情怀,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证明自己。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真正的原因是缺钱。
要还银行的贷款,要还朋友的借款。除了打拳,他还能做什么?这是他唯一擅长的,也是来钱最快的途径。
年底的那场比赛,据说是表演性质的。即便如此,风险依然巨大。一个视力只有0.1的人站上拳台,万一出事怎么办?
虽然他不承认“返贫”,只承认“失败”,但邹市明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他才说要在2025年“复出”。
不过时间来到7月底,我们并没有等到这位拳王回归的消息,反而听到了“邹市明跨界拍短剧”的新闻。
在微博上,他热情分享自己的红毯照片:“以前在赛场上拼的是意志,现在在微短剧中靠的是眼神和心跳。”